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不亦乐乎?

作者:刘建芳 吴豪发布时间:2020-06-13浏览次数:500


【人物简介】林浩锋: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,经济学博士,现任丽水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。曾参与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,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多项,主持并完成丽水市软科学项目一项,发表学术论文数篇。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,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,从事经济分析和行业研究。

思想树立者

习近平总书记语:扣好学生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这是林浩锋老师注重始业教育的第一思想。自担任金融16班的专业课老师以来,林浩锋老师便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和远大的理想,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统一,将价值实现与时代需求相结合。鼓励学生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脚踏实地,在理性思考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。

2017年夏天,林老师组织金融16本科班五位同学参加浙江省“民生民意杯”第六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,师生之间相互磨合,克服经费不足、高温酷暑等不利条件,从设计调查问卷到采集一份一份的数据,从掌握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到最终作品的形成,凝聚了他们的共同心血,也凝聚了林老师对他们满满的指导。“林老师非常重视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的力量,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”,在林老师的带领下参加过比赛的学生这样说道。

教育指引者

秉承“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”的传统,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沉淀,启发学生思维及开拓知识视野。学生陈蕾在他的影响下自大一开始就接触经济、金融名著,现已读完《中国的奇迹》(林毅夫著)、《金融的逻辑》(陈志武著)、《非理性繁荣》(罗伯特·希勒著)等学术经典。

在谈到林老师的教学方法时,陈蕾开心地说道:“我喜欢读书,但有时候会困于找不到好书来读,林老师陆陆续续给我们推荐了不少专业书籍和经管类的名家经典,我每次都是怀着欣喜去读这些书。读书有助于构建我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映射,阅读林老师为我们推荐的书无疑能让我内心的小世界趋于精致,我很感谢林老师为我们推荐这些书。林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上的认真严谨,也体现在对每位学生个人发展的关心上,他是我大学遇到的唯一一个,能记得班上所有同学的姓名甚至记得家乡在哪里的老师,遇到林老师我觉得很幸运。”

在学生们看来林老师做事一直尽心尽责严谨,对待每位同学都会耐心地教导,平时生活中也会和学生们幽默地开开玩笑,很平易近人,也很谦虚。

学生叶静说:林老师虽然是北大的博士,但他仍在继续学习,并且谦虚。我记得有一次林老师走过来问我什么英语单词书适合日常的交流,他想要提升一下英语的日常交流能力,当时我就在想,果然越是优秀的人越谦虚、越努力。

考研引路者

在考研路上,林老师时刻注重因势利导、因材施教,努力为同学创造全面、自由、充分发展的宽松环境。

林老师教过的学生回忆道:“林老师是很支持选择考研的学生的。在备考的一年时间里,林老师任教了我们班的几门课程,当大家共同聚在一个教室时,老师会鼓励我们组团备考、共同进步,给我们传授考研公共课应试的独家经验。即便因疫情所困,林老师依然坚持利用钉钉和微信为我们开论文写作指导直播课、进行在线指导。选题、列提纲,初稿、修改、定稿、答辩,几个月的时间,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,可以说每一份论文都凝结了我们师生共同的心血。林老师本身也是我学习的榜样,炎炎夏日的午后,老师没有午休而是叫了同学在图书馆咖啡厅开会讨论问题,为了教学事业林老师似乎总是一副不怕辛苦的样子,我在备考时尽管学至疲惫,但看到老师如此不辞辛苦,也就多了一份坚定学下去的决心。”

“当我申请入读国外大学硕士研究生时,我向林老师请教关于留学文书的问题,他非常耐心地帮助我梳理了框架,并给予我建议,使我的文书更具逻辑与亮点,可以说林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。”今年已经考上纽约大学的叶静回忆起林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时,对这位学生考研路上的“引导者”充满了敬意。


记者手札:林浩锋老师说:在北京大学里,“老师”是最流行、最受人尊重的称呼。厉以宁教授、林毅夫教授以及其他许多著名学者,学富五车,德高望重,却一直喜欢以“北大普通的教员”自居。或许,这正是诠释了:“教师”是一种职责,是一种使命,是一种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的快乐,是“今天东风桃李,明日巨木成林”的初心。